
论文查重-钟南山团队披露最新论文的重要数据
在二月九日, medRxiv杂志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由钟南山院士和其他几位专家共同完成(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报道称,广东新冠肺炎的致死率为0.88%,这与早期隔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早期隔离、早期治疗等因素有关,是广东省新冠肺炎死亡率明显下降的原因。
26%的患者在研究资料中没有武汉接触史
调查数据来自哪里?到2020年1月29日为止,研究小组从31个省份和城市的552所医院收集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由2019- nCoV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人的资料。
结果表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岁。所有年龄的人都有分布,15岁以下的人只有0.9%。妇女占41.9%。在这些病人中,25.2%的人至少有一个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 COPD等)。
这项研究继续证实了传人的存在。只有1.18%的病人直接接触野生动物,31.30%的病人曾到过武汉,71.80%的病人曾与武汉人接触。其中,1099例患者中,医务人员占2.09%,武汉居民占43.95%,26%的患者回武汉后没有去过武汉或与之联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先前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等,因此,不排除存在“超级传播者”。
结果表明,平均潜伏期为3.0天(范围从0到24天),比之前预测的5.2天有所下降。这样可以帮助指导密切接触者隔离时间。
病人就医时不能发热
从症状来看,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而消化道症状(3.7%)和呕吐(5%)则比较罕见。在病毒性肺炎之前或没有病毒性肺炎的情况下,20.9%的病人只有2019新冠状病毒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患者在就医时只有43.8%会发烧,而住院后会发热的比例为87.9%。病人中15.7%患有严重肺炎。与 SARS、 MERS冠状病毒感染者相比,由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无发热现象。该报告称,如果监测的重点仅仅是是否发热,这类感染者就可能被遗漏。
另外,就病毒传播途径而言,研究小组发现62份粪便标本中,除飞沫和直接接触外,4份标本(占6.5%)为新冠状肺炎病毒阳性,另外4份标本为胃肠、唾液、尿液阳性。该小组建议,在卫生措施方面,应考虑预防由胃肠分泌的污染物传播途径。
吸氧法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
其中38.0%,6.1%,57.5%和35.8%的病人接受了呼吸、机械通气、静脉用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治疗。调查中15.74%的病人病情严重。机械通气仅用于危重病人。
糖皮质激素在18.6%的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比例(44.5%)高于非危重病人(13.7%)。体外膜肺氧合治疗5例危重病人。
在住院期间,肺炎(79.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7%)和休克(1%)是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
研究小组发现,基于更大的样本数量和全中国的数据,新冠状动脉型肺炎的死亡率比以前的报告低了大约1.4%。据2月6日公布的国家官方数据,全国28018名患者有2.01%死亡。
该研究小组总结了2019- nCoV的快速人际传播,中位潜伏期为3天,死亡率相对较低。对部分患有2019- nCoV感染的病人,放射学检查结果正常,可能没有发热,腹泻罕见。该病的严重性(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胸部 X线/CT表现)表明其临床效果不佳。
要控制疫情的快速蔓延,必须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要有效地治疗疾病,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组员答复:“新冠性肺炎潜伏期最长24天”为例
另外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天(2月10日),论文研究小组的一名成员关伟杰对红星新闻记者说,目前网上流传的论文并不是论文原稿,而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审阅使用。本文目前仍处于发表阶段,发表前需要全球同行评审。文章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24天,红星新闻记者询问,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否需要延长这一隔离期。关先生表示,仍然是一个例子。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