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查重-为学生积累写作经验
不久前,听了学生写动作描写的课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简单地从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参与来看,是一堂相当不错的课,但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堂课明显存在着问题。本课程有三个教学目标:1.开放思维,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2.了解与感受动作描写的益处;3.学习动作描写的相关技能,并加以实践。先从三个教学目标入手分析:“目标1”、“训练联想与想象”是写作训练的另一类任务,放在本课程中并不合适;“目标2”,显然是多余的,难道不是因为没有“益处”而不需要动作描写训练?”目标3″是方向正确,但没有对实现目标的具体过程和方法进行描述,所以不知道如何实现。本科毕业论文查重怎么查,如何找到一个免费查重论文的网站?论文查重免费入口: https://www.paperccb.com
实际上,这堂课还暴露出我们作文教学中两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把作文课变成了阅读课。黄厚江老师明确指出:“我们反对将作文课改为阅读课,也反对将阅读课改为写作课。”「读与写关系密切,但读即读,写即写,两者不可替代」。(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76页)没有看到老师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也没有看到老师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写作经验。
那么怎样改进呢?此处,着重谈谈对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和改进策略。
第一,重新设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必须贯彻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让学生在形成写作经验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运用技巧,或在写作活动中学会方法与技巧”。(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第60页)具体目标设置如下:1.学习分解人物的动作,使动作描写更加具体;2.学习在动词前后添加修饰词或句子,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3.学习增删、替换动词,用准确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4.学习用其它任务描写法来衬托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二是运用共生作文教学法合理设计教学,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悟写作规律,总结写作经验,最终形成写作能力。黄厚江老师指出:“对写作规律的认识,不是或主要不是通过老师的讲授,甚至不是通过所谓的实践达到目的,而是主要依赖于写作主体,即学生自己的理解。(黄厚江《从此以后爱上作文课》)因此,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意图就在于如何为学生创造并提供他们能够体悟写作规律的过程。接着,作者选取了课例《学一点动作描写》中的两个环节进行阐述。
链接1:修饰动词,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
该环节先从学生的现场习作入手,找出动词前、后修饰语的例句,如“双手掩耳,凝视那鞭炮……”“立即奔向十步开外”等,两个动作描写中,学生都有意识地在动词前、后分别加上修饰语“聚精会神”和补充性成分“十步开外”,然后让学生一起去发现该动作描写的规律。在掌握并总结了动作描写中动词前加修饰语和动词后加补语能使动作描写更生动这一规律后,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先让学生在每个动词前加修饰语,使动作描写更生动形象,再让学生在部分动词后加补语,使动作描写更生动形象。如此安排,是为了使学生在经历之后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写作经历。起初,学生们基本上是用四字来修饰的,比如“小心地拿,注意地看,颤抖地按,等等”。之后,一位同学生成了“挺直站立”这一句子,作者把“挺直站立”作为共生原点,让学生从中发现,修饰词可以是动词前的词组,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短句;可以是两字词,也可以是三字词,甚至四字词,不一而足,只要适当,只要能准确描写动作就行。基于此,再指导学生找出如何在动词后面添加补语的方法就显得比较容易理解和操作,学生补语后的动作描写也就更有韵味了,比如“瘫坐久缓不起神来”“闭眼不敢睁”等。黄厚江老师说,中学生写作是一种个性体验,这种体验必须形成于他们自己的写作活动之中,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经验,并使之在写作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第二步:调整动词,使动作描写更加精确。
而任何一种动作描写的目的都是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要用动作描写来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如何准确地选用动词和修饰动词。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先将以下几个动词以及修饰语、补语等巧妙结合起来:
他小心地拿出鞭炮,恭恭敬敬地递到父亲面前,然后注视着父亲燃放鞭炮的方向,笔直地站在距离父亲两三米远的地方。这时,爸爸已经把鞭炮点燃了,他赶紧紧闭双眼,闭眼的眼睛永远也不敢睁开…
请同学们猜我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同学们会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及与之相关的修饰语、补语来判断我所描写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体会到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词语和修饰语、补语来表现人物的胆怯,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用动作来表现人物特定性格的一般规律。一旦发现并总结出规律,就立即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感觉转化为行动,让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慢性子的孩子对鞭炮的反应。有人这样写道:
他慢慢地拆开包装,把鞭炮放在地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火柴,轻轻地划了几下,没有,又划了几下,还没有,又来又来,又来又来,划了几下,终于来了。然后,他还不紧不慢地把火柴放在引线上,见点着,回头就跑…
从这一文段可以看出,学生所用的动词、修饰语、补充语基本都能表现出人物的“慢性子”,即在这一环节我们已经明显看到学生动作描写性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可以判断这类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而共生教学则是以学生生成为基础,是随着课堂延伸让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学生生成问题是最佳的“共生原点”,比如“见点了,回头就跑”,这种描写是有问题的,因为慢性子的人不会这么快,这么快。把这个作为课堂教学的“共生原点”,让课堂再一次成长起来,学生就能更准确、更生动地描述“慢”的动作,用动作描述准确表达人物形象的写作感受。
第三,教学中,除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看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外,整堂课的环节推进也必须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行科学设计。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作游戏,让学生自由地进行片段的创作;第二步,根据自己的习作,找出动作描写的规律,分别找出和总结出用动作描写的一般方法,如:动作分解,对动词的修饰及对动词的补充说明等;第三步,在学生掌握了动作描写的一般技巧后,再找出用动作描写准确表达人物性格的基本规律,并加以反复练习;第四步,读《背影》第6段,找出用其它描写手段辅助动作描写的一般方法。第四,写作练习与评价。四通八达,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生长点,一次课似乎就是一棵树在45分钟内发芽生长的过程,学生对动作描写能力的提高过程,可以明显地看到。
总体而言,这门课,无论是在微观教学部分,还是在宏观整体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整个提升过程中,没有提出标准,也没有提出概念,有的仅仅是在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作业的规律,增加作业的经验,总结运用作业写作业的经验。黄厚江老师明确指出:“写作经验对写作者很有帮助,但写作经验是需要自己形成的,别人的经验并没有什么用。”(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第61页)因此,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就是要帮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写作过程中的种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