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状病毒紧急反应机制流行病学小组发表最新研究报告

论文查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状病毒紧急反应机制流行病学小组发表最新研究报告

通过对国内报道的723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及探索性分析,主要发现如下:尽管2019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很强,但大部分患者为轻症,整体发病死亡率较低。死亡率以60岁以上老年居多,且多以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基本疾病为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是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重要学术论文,对上述研究做出了总结。本文作者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应急机制研究小组。

这篇文章的另一项结论是,2019新冠状肺炎的整体曲线呈现爆发模式,2019年12月发病病例,可能为小范围暴露传播模式;2020年1月,可能为扩散传播模式。这一疫情发生的时间趋势与此前的调查结论一致,即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存在野生动物交易,导致新型冠状病毒从一种至今未知的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进而实现人际传播。

与此同时,该论文指出,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显示任何一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医疗机构都有“超级传播”事件发生。

但是,武汉和湖北部分地区医务人员感染较重,至今为止,医务人员感染的具体原因以及防护失败的情况还有待深入调查。

到2月11日,共有1716名医务人员感染了病毒,其中5人死亡,死亡率为0.3%。报告称,这项研究首次报告了1688个被医务人员确认的病例,大部分是轻症(85.4%),死亡率较其他病例低。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年龄有关,医务人员均为在职人员,一般在60岁以下,死亡病例以60岁以上者为主。

另外,报告还指出,整体流行曲线的下降趋势表明,限制人员流动,减少接触,以多种方式高频率地传播关键预防信息(例如,洗手、戴口罩和求医),以及动员跨部门快速反应,以帮助控制疫情。但是同时提醒大家,虽然截至2月11日,疫情形势趋缓,但疫情并未结束,特别是大量人员流动,尤其是复工后的接触,增加了新冠状肺炎传播的危险,必须继续做好社区和劳务市场等单位首例病例的发现和处置,防止疫情反弹。

然而,这篇论文也承认,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其中包括鉴定动物的宿主,确定感染时期,确定传播途径,开发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包括简单的检测试剂,研制药物和疫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