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查重-共生写作教学的四个转变
在总结出共生写作教学法的成功教学实践后,许多教师纷纷提出疑问:什么是共生写作教学?共写写作教学有何价值?与其它写作教学法相比,共生写作教学有何不同?在此我们就最后的问题作简要的回答。简言之,共生写作教学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四个转变”。本科毕业论文查重怎么查,如何找到一个免费查重论文的网站?论文查重免费入口: https://www.paperccb.com
将“结束语式教学”变为“过程教学”
笔者认为,结论性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是导致语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语文共生教学”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结结性和过程性缺失,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在丰富的课堂实践和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方法。
“结束语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以结束语为中心,以结束语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掌握结束语为主要目的,或直接向学生传递结束语,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是被动地接受结束语,或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推导、验证已有的结束语。
结束语写作教学的常见表现,是教师出题目,学生写作文反复循环。学生是重写的,老师是重写的分数、评语。评语的写作,通常是用总结性的词来概括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好还是坏,好不好,坏不坏。最后一节作文指导课,是指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是指高考、中考的评分标准,是指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多少分。在一定意义上讲,这种以结论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实际上既没有“教”也没有“学”;即使“教”又有“学”,“教”又与“学”是脱节的,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写作没有任何效果。
结语式写作教学中,写作课不写作文,教师不写,学生也不写。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或者是以阅读为主,阅读名著,阅读学生优秀作文,阅读中高考作文,或者是以讲为主,讲写作道理,讲写作知识,讲写作方法,讲写作技巧,讲评分数标准。并主张以写教写作,以写教写作,以写教写作,大家共同学习写作。学习写作知识,体会写作规律,在写作过程中掌握写作方法。共生写作教学的写作过程,是一个相互唤醒、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写作过程。老师用自己的写作经验来唤醒、引导和激励学生写作,学生们也用自己的经验来唤醒、引导和促进彼此。
让教师从“教练”转变为“陪练”
课堂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是什么样的角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扮演着交警的角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指出学生是否违反了规定,在哪里违反了规定;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扮演着法官的角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判决学生在哪些方面违反了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扮演着裁判的角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判决学生在哪些方面违反了规定,应该给予什么惩罚;还有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扮演着编剧和导演的角色,他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写好剧本,表演;还有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扮演着教练的角色,他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写作文。或许最后的认识和实践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不少教师也是自觉承担着这样的角色。
应当承认,在上述种种角色定位中,教练的角色更具有合理性。假设真正的老师懂得写作并且会写作,也许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对学生有帮助的导师。假使老师本身不懂写作,不会写作,或曾懂游泳,又曾会游泳,那么,即使是长时间没有下水,甚至身体也能长时间保持健康,即使下水游泳也游不动,只是站在岸边根据书上的游泳知识和方法,对学生的写作帮助肯定不大。事实上,即使真正懂得写作的老师,站在岸边讲述写作的知识与道理,也比不上跳入水中与学生一起游泳,边游泳边指导,对学生帮助更大。
共生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练,但同时又是陪练,是自己跳进游泳池或跳到河里与学生一起游泳。跳入水中,与教学对象更加接近,更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更能融为一体。在共生写作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类型是师生共生写作,即教师参与学生的写作,学生参与教师的写作。这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写作活动,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学生的写作方式、写作行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改善学生的写作过程。
研究领域理论也充分说明了这种转换的重要性。场论来源于物理。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虽然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比如重力场,磁场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场”的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勒温首先提出的学习场的概念。在他看来,学习是场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是指和谐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诸要素完美结合,和谐共生的特定学习情景,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习领域的建构,意味着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在教学体系外,教师不再是体系内的分子,而是作用于学生学习,主动参与学生体验变化的分子;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自身也会反作用于学生,成为一种能力的存在。从“教练”到“陪练”,教师将自己置于课堂学习系统的内部,而非外部。
将“个别写作”转变为“群组写作”
常规写作与写作教学,都十分个人化,且相对封闭。与之相比,共生写作教学,打开了个体的写作空间,将个体的写作行为集合起来,这对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意义重大。这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教学现场的作用,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经验;另一方面,优化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同伴关系,使写作的主体带动写作的主体进入写作的状态,使写作的主体带动相对落后的学生融入写作的过程。通常认为,最理想的教学现场也就是适当的教学场景,而共生写作教学则特别注重学习场景的教学价值的发挥。在共生教学中,教学现场不仅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而且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这在写作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叶圣陶先生曾经创建了一家“生命农场”,让孩子们学会自己种植蔬菜和农作物。这种思想对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常看到,老师在评课时,总喜欢读好作文,以此引导和提高其他同学的作文水平。这个可能起到了一点作用,但是不能不说这个作文教学过于简单了。共写写作教学以为,就像大孩子玩小游戏一样,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读好的作文,更是让好的,会写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入写作的场景。每个人都会讲故事,每个人都会讲故事;每个人都会写文章,每个人都喜欢写文章。
一个学习领域既是一个学习环境,又是一个学习系统,它是一个一切活动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一切事物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既活跃又活跃的物质环境,它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共生写作教学中的“大家一起讲故事”,就是充分利用具体的学习场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发挥这种“交融互动,相互影响,内在统一”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大学生的写作不再是孤立被动的,而是处于一种合作、开放、主动、活跃的气氛中。
将“切字”改为“融和字”
共写教学反对以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名家名篇及学生的优秀习作等阅读为主的写作教学,但共写教学并不是不需要写作知识,不需要写作理论,不需要写作方法和技巧,不需要名家名篇及学生的优秀习作等阅读为主,而是将所有这些都融入到写作的过程中;而不是像结论教学一样,把知识、结论、方法和技巧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而把学习这些东西的全部精力完全放在写作过程中。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说明了语文教学的兴盛,也说明语文教师研究的许多成果,但最近才发现,其中有不少是盲人摸象的主张,摸到象鼻子的是“木棒语文”,摸到象耳朵的是“扇子语文”,摸到象牙的是“萝卜语文”,摸到象尾巴的是“绳语文”,摸到象腿的是“柱子语文”。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有人注重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有人注重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有人注重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有人注重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有人重视写作与活动的关系,有人重视写作与思维的关系,有人重视思维作文。毋庸置疑,所有这些观点都有道理,都没有错,但都不是写作教学本身,它们都关注于与写作教学相关的某一方面。在充分理解写作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共生写作教学,将生活、活动、思考、一切与写作有关的因素融为一体,使写作诸要素自然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