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抄袭作假的后果有多严重?

写好毕业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人文社科类学报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危害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1.何谓“学术不端”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创作作品的心态,在一个即时下载、搜索、复制和粘贴的世界里,运用剪切和粘贴太容易不过,人们放宽了对所有权和著作权的理解。当学者抛开钻研精神,转而用剪贴来剽窃科学成果时,结果会令人大失所望的。抄袭论文、数据造假等诸多学术不端,已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199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位科学家小组给出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抄袭行为。而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指出,学术不端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及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2.何谓“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数据”三种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事实上“一稿多投”、“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是肇事者有意犯错,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了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在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有众多的学者在有意违规、而且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各层次人群都时有发现,涉及到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思想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一些学生在高校学习、研究过程中经常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他们主要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在认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
1.学术不端行为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的发展进步
人类的活动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像学术活动这样强调真实性的。学术的意义是求真、务实,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人文社科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则是研究者最基本的态度表现,学者也因之受到公众的敬仰。而如今的学术不端行为却败坏了整体的学术道德、污染了学术空气,使公正、严肃的学术尊严遇到严遭的践踏。如果人文社科学科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人文社科学科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必然会阻碍人文社科学科的进步。因为做研究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的,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的。没有了这些因素,人文社会科学就很难发展。北大校长周其凤曾经说: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虽然这些行为和现象是属于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2.学术不端行为也直接损害他人利益,也破坏了公共利益
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如果靠剽窃、捏造数据、捏造学术履历就能制造出学术成果、获得学术声誉、占据比较高的学术地位,那么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搞科研的人,是竞争不过造假者的,如果有人相信了虚假的学术成果,试图在其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必然是浪费了时间、资金和精力,不仅影响到个人学位的获得和职务的升迁,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学科的发展。由此引起社会道德信念的混乱,严重破坏了以求真务实为基本精神的学术研究规则,而且危及下一代科研人员的诚信观念,进而对整个科研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而我们现在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明确有效的处罚措施时,意味着这种行为的成本远远低于‘提拔职称’、‘获得物质奖励’等效益。”当今,许多的青年研究者群体可支配的科研资源较少,在与老一代学者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他们还要面临来自教学、行政、家庭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重压力,所以,他们可能会在这种环境中作出学术不端行为的选择,这样会诱发新一代群体倾向于“越轨行为”。
3.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造成无良竞争
社会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而且学术造假还对同行造成了误导。为此,一些学者、教师为了争取立项,获得高数额的科研经费而不惜违规甚至违法做出不端的科研行为。还有,社科学术环境中的“官本位”的不良思想也影响着学术不端行为,有着一定的职位就可以凭借现有的官本位笼罩下的学术体制,轻而易举地搞到项目和经费,晋升高级职称,继而很快就成为“学术名流”。而且,官做得越大,越容易获得高层次的项目和奖励。这种“官本位”思想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侵蚀,亵渎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而且,一些研究者为了达到一定“官”目的,进行不正当竞争,阻碍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检测系统选择:
查查呗免费查重系统是全球首个中文文献相似度比对系统,是可信赖的中文原创性检查和预防剽窃的在线网站。有着数十亿互联网资源库,9000万+中文期刊库,5000万+学位论文库,涵盖硕博文献库,庞大数据资源,实时更新。
免费查重入口:https://www.paperccb.com
一键自动降重入口:https://www.paperccb.com
人工降重入口:http://jiangchong.paperc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