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论著注解类型与引文注解规则

论文查重-论著注解类型与引文注解规则

本想把注解这一类学术性写作的“边角料”问题简单梳理一下,结果拉拉扯扯还是写了那么多。虽然只是作为个人笔记,但很希望这篇简单的梳理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各种笔记的功能和用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战,提高论文写作的严肃性和美感。我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当然是非常有限的,难免有一些错误,欢迎指正。

目 录

第一类注释

㈠根据职能不同

一、标题注释

二、作者评论

3.释义注解

4.引文注解

5.其他

㈡因地点而异

一、脚注

二、尾注

3.脚注和尾注相结合

四、夹注

5.其他

两种版本的引文注释规则

《国标版》引文注解规则

第二,“通用版”引文注释规则

㈢两种版本的引用注释规则比较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注”,与大意相同,意思是“用文字解释字句”,意思是“用文字解释字句”。还有一些人认为,“注”一般指参考书,“释”则是用语篇来解释、补充文章的内容。参考了编辑界的相关定义,这个解释可能不够精确。在古汉语中,“注解”、“校注”、“注解”、“注解”等体例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至少从语义的角度来看,“注”和“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在社科学术著作中,“注解”一词已被普遍理解为“解释性字句”。不过,根据功能和地点的不同而作了几种不同的划分,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如何应用,才成为学术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类注释

㈠根据职能不同

按其作用可将注释分为标题注释、作者注释、解释注释和引文注释四类。根据学术界惯例,前三种主要用来解释说明,后三种主要用来标注引用文献的出处。

题目注解和作者注解更容易理解。

一、标题注释

题目注解,又称“题注”,是指对论文写作的起因、发表情况、受助指导情况、致谢等相关情况所作的简要说明。

二、作者评论

著者注解,指对论文作者有关资料所作的注解,通常包括姓名、研究或工作单位、职位或学历。有些烦琐,要求注明作者的性别、年龄、籍贯、所在省市名称和邮编等信息。

3.释义注解

说明性注解,亦称解释注解,或内容注解,是指当作者认为应当对正文中提到的术语、资料、人物、事件或讨论的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评论或引申,而又担心在正文中提及会影响行文的流畅和简明,或担心打乱读者思路时,通过注解的形式所做的说明性注解。

4.引文注释

引文注释又称引文注解、引文来源注解,是指对文中引用的文献来源(具体文献资料)所作的标注。从功能上讲,与文后参考文献虽然同属参考文献,但又有细微的区别。举例来说,引文注释可能会在文中出现多次相同的文献,而引文注解则只列出一次;引文注解一般需要说明引用文献在某一文献中的具体来源(页码、边码等),而引文注解只需列出文献的基本信息;引文注解一般可以采用节略形式(与前注等类似),而引文注解一般不能节略写。

5.其他

在严格意义上说,虽然只有这四类注解,但是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两类混合注解。一个是标题注释和作者注释的混合体,即在作者信息后直接(或另起一行)说明文章受资助的指导,并表示感谢。另一种是释义注释和引文注释的混用,即在作释义注释时,既要对其他相关文献作注释,也要对其作引文注释,并附以相关的说明、评论或引申。这些实践,在当前的一些作者撰写和学术期刊中较为普遍。本文在撰写过程中,特别是对刚接触学术写作的本科生、研究生而言,出现了释义注释、引文注释以及混合注释等问题。

㈡因地点而异

除上述分类法外,还可根据文章所处位置将注解分为脚注、尾注、尾注、尾注与夹注合二为一。

一、脚注

脚注指把书页注释放在书页脚(又称“页末”,“地脚”)上。对脚注进行编号,通常有三种方式:全文连续编号、每页重新编号和每节重新编号。连载全文编号的优点是能使读者或编辑对文章的注释一目了然,《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杂志都采用了连载编号,但也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如①②③符号形式,一般常用的 Word软件不支持连载20个以上的符号,只能等待出版社专业的排版软件进行技术处理。相对的,每一页都要重新编号,虽然很难让人一目了然地看懂这篇文章的内容,但是可以避免这种技术性问题,比如《中国社会科学》、《法商研究》都采用了这种编号方法。每个章节都重新编号,通常用于使用分节符编写章节类型(例如硕博论文或著作)和期刊编制章节的程序。

二、尾注

尾注指在全文(或一章)末尾位置放置全文注释。一般而言,尾注是按文章中注解的出现顺序排列的。对于注解,尾注和脚注同样也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说明,也许是为了让读者更集中地阅读正文内容,保证阅读的一致性,也许是为了集中印刷,有些出版物(如《管理世界》)采用了这种编号方法。但是在阅读正文的同时,将注释特别是释义注释与正文相结合,似乎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学术阅读习惯。

一般 Word排版软件的脚注和尾注,可以相互转换。所以写作到底采用脚注形式还是尾注形式,一般根据个人写作习惯和期刊要求而定,倒也不是特别难的问题。

3.脚注和尾注相结合

脚注与尾注相结合的注解是指用脚注的形式进行解释,而引文注解是一种混合的注解形式,正如《法学》所采用的那样。这一编刊方式受当时期刊数字化政策的影响,如当时及其后不断修订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编刊规则》等。《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一篇题为《学术论著中注解和索引的规范与作用》的文章指出:“在学术界,普遍存在着将注解和引文注解任意统称为注解(notes)而造成注解混杂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文献引证分析。因此,后两者都有单列的倾向”,强调题目、作者和释义注解都是以脚注出现在书页上,说明释义注解可以出现在文章末尾,也可以出现在书末尾,并指出这些注解同“引文中的注解(即引用文)属两个系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注解十分繁琐,不易操作,无论作者书写还是编辑编排,都要注意区分释义注解与引文注解,也容易忽视引文注解。所以,除了一些高校学报之外,其它学术期刊已经很少使用这种批注了。

四、夹注

夹注,又称“文中注”、“括注”,是指在正文或其它类别的注解中,将常识性的内容用括号简述。按夹注内容可分为夹注书名、夹注外文、夹注页码等。夹注不仅可以出现在正文中,还可以出现在其它分类的注释中。

5.其他

除了上面的分类外,还有边注,图注,表注。边注指也称边注,是指在书页的一边加注,例如《联邦论》、《出局而不发表》等书中所用。图形注解,也就是对图形或图形中某物的注解。表格注释,也就是对表格或表格中某件事的注释。一般边注在论文写作中是不常见的,图注和表注又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在此不赘述。

两种版本的引文注释规则

用什么形式标示引文注释?各种杂志的格式要求不同。简明扼要地说,学界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引文注释规则可分为国标版和普通版。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上的划分。实际上,《国标版》、《通用版》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版本,但这些差别相对较小。所以,用这种说法应该是对过去的大致描述。

《国标版》引文注解规则

被称为“国标版”的引文注解规则,是一种注解规则,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87,2005)。这一规定在2015年进行了修订,改名为《信息和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除此之外,其他类似的规范还包括:由新闻出版署主持制定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检索与评价规范(修订本)》(CAJ-CD B/T 1-2006),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上述文件中关于注解格式的规定,可以统称为国标版。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怎么查,如何找到一个免费查重论文的网站?在初稿期间选择高性价比的免费论文查重网,如查查呗论文查重免费网站在线查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中期来看,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可靠报告结果和强大算法机制的论文查重免费检测系统。最后,学校指定的知网论文查重软件必须被选为终稿论文免费查重软件。毕业论文查重首选查查呗免费论文查重软件。 百度搜索 paperccb
论文查重免费入口: https://www.paperccb.co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客服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