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查重-怎样选择导师?

硕士查重-怎样选择导师?

高校教师待遇随着国家加大教育科研投入而逐步改善。这一时期,各大、所将给予海归学生适当的政策优惠和倾斜。其它省也有很多人才项目,都是需要留学经历的。而且还让不少小伙伴“被迫”去国外读博或做博后,才能拿到各类人才项目的评审资格。

但有许多小伙伴在硕士、博士期间工作还不错,文章也发了不少,但为什么跟国外的导师交流时还是觉得自己不受导师的青睐,或是有些想出国的朋友对此不屑一顾?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导师对课程的不同评价所致。一些国内导师迫于压力申请各种基金,另一些则过于强调发表学术论文和培养不同水平的优秀毕业生(一些学校会为导师增加招生名额)。因此,忽视了硕士生、博士生批判性思维、系统性专长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国外导师对此十分关注。

研究者们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对52位导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与国内导师相比,国外导师有哪些不同之处。在讨论中,我们可以“投其所好”,也可以增加成功套磁的机会。

调查发现,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外国导师对毕业生的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专业学术知识的评价较高。外国导师对此问题的关注也远远超过了博士生。就发表论文而言,外国导师认为博士们在毕业时发表一到两篇论文是完全可以的(尤其是与国内相比差异很大),而且对学生的获奖和资助关注较少。

因此,如果我们要出国学习或到国外的课题组“混”,就需要针对国外导师强调的这三种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1.书面交流能力(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与导师的沟通,除了与国外的课题组沟通外,特别是与大牛课题组的沟通,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以邮件的形式。与此同时,书面交流也是一种相对经济的交流方式,费用相对较低,而且通常没有场地限制(事实上,许多导师在出席学术会议时常常回复邮件)。因此,这也是国外导师重视书面交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在使用邮件与导师交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7条原则。

完备性:邮件的内容应该是完备的,也就是说,它必须包含辅导教师需要的所有信息,这样辅导教师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精确度:我们的邮件应该表达良好,没有拼写和语法错误,这样就不会出错。

清晰:所发出的讯息应该清晰易懂,并且接收者(向导)也很容易理解。写信的目的,例如汇报工作,征求指导意见等等,我们都要清楚。决策应由导师决定,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每一次交流都尽量用简单句来表达目的,而不是复杂句。

简明:邮件的内容应该非常简明(conciseness)。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广泛的含义。

明确:表达内容要明确,特别是表达过程中不能有任何误解。你要问的问题在这封信里应该明确。

讲礼貌:永远不要认为你发的一篇好文章会让别人“看不懂”。一些家教,特别是大牛,会在意邮件里的称呼。因此,最安全的称呼是 prof. XXX (姓)。无论何时使用 prof. XXX,他都会尊重你,除非他明确的告诉你可以叫其他昵称。

第七,注意:我们在与导师讨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他们的思想很可能是中国式的,而不是西方的。两者思维方式不同,也因人而异。因此可以提前咨询自己组的国外大四同学,以免产生误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